第一次聽到『二泉映月』是賈鵬芳老師演奏的版本。
當時沒有很特別的印象,要是形容感想,就是「柔美」二字。
一天,習慣性的找二胡曲來聽時,「二泉映月」和「阿炳」兩個詞一起出現,引起了我的好奇心。於是有了機會聽到原曲。
獨奏版的『二泉映月』和協奏版完全不是同樣的曲子。協奏版有了共奏的和諧,卻少了獨奏版的孤單。
美的不可思議,而愁的令人心酸。
我再好奇:阿炳是誰?這首曲為什麼叫『二泉映月』?
私生子,小天師,瞎子阿炳
阿炳,原名華彥鈞。當家道士的私生子。
10歲開始學藝,17歲出道參與道教音樂吹奏,人帥聲音好,被尊稱為「小天師」。
21歲繼承父親的當家道士職位。開始玩,開始放蕩,吸鴨片和嫖妓。
34歲因梅毒而失明,當不了道士了。
於是道士華彥鈞不再,而有了街頭藝人瞎子阿炳。
1950年8月下旬,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蔭瀏、曹安和欲為其錄音,此時阿炳已經棄業兩年,練了三天才錄音。第一首拉完兩位教授問阿炳這首叫什麼,阿炳說沒名,兩位教授便取了個好聽的名字。阿炳同意了。
於是這首曲有了個風雅的名字-『二泉映月』,只是它既沒泉也無月。
看到這裡時,我感到一種諷刺。
Youtube 上有個評論我很喜歡:
...我個人覺得二泉映月這個名字非常貼切,就是那種月夜涼風的淒清、淡雅、靜默,又帶著水中月鏡中花的虛無、脆弱,和阿炳當時窮愁潦倒,惡疾纏身,但是又想保有一絲風雅的情況很相符。
各式版本
網路上有很多演奏版本,有獨奏也有協奏。我大致總結如下:
賈鵬芳的版本:溫柔婉約,就某方面來說是真的給二泉映月帶來了風雅。但給人印象就不深了。
阿炳的原曲版本:演奏技術不是最好,但感情是最原汁原味的,而且符合他本人隨心演奏的風格。
果敢的獨奏版本:這是目前聽過技術和情感最好的版本(原曲不論),推薦給大家欣賞